<noframes id="hpddl">

<address id="hpddl"><nobr id="hpddl"><th id="hpddl"></th></nobr></address>

        sitemap·商情RSS源·RSS源·手機版·服務介紹·投稿中心·收藏本站· 設為首頁·

        行業資訊

        • 行業資訊
        • 買賣招商
        當前位置:首頁>行業資訊>正文

        廣東省農業機械化“十四五”發展規劃(2021-2025年)

        2023-02-28 10:54:08來源:農業機械化管理司作者:農業機械化管理司


          農業機械是現代農業的重要物質基礎,農業機械化是農業現代化的重要標志!笆奈濉笔俏沂∨υ谌娼ㄔO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中走在全國前列、創造新的輝煌的重要時期,也是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的關鍵時期。為加快推進農業機械化轉型升級,發揮農業機械化對現代農業的支撐作用,根據《國務院關于加快推進農業機械化和農機裝備產業轉型升級的指導意見》《“十四五”全國農業機械化發展規劃》《廣東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廣東省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十四五”規劃》和《廣東省人民政府關于加快推進農業機械化和農機裝備產業轉型升級的實施意見》等有關部署,特編制本規劃。本規劃與其他相關規劃進行了銜接,作為全省推進農業機械化發展的重要依據。

          一、規劃背景
         。ㄒ唬┌l展成效
          “十三五”期間,我省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和農業農村部有關工作部署,全省現代農業建設進程加快、農業產業興旺,農業機械化“補短板、強弱項、促提升”取得新成效,呈現出加快轉型升級的良好勢頭,為現代農業發展提供了堅強有力的支撐。農機裝備能力持續增強。農機裝備總量穩步增長,農機總動力達到2495.5萬千瓦,比“十二五”期末增長8.6個百分點;大中型、高性能、新型特色農機保有量不斷增加,信息化智能化農機裝備加速應用,農機裝備結構不斷優化。主要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達到65.7%;水稻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達到75.3%,比“十二五”期末提高7.8個百分點。創建全國“基本實現農業機械化示范縣”3個。甘蔗生產機械化取得新進展,畜牧水產養殖、設施種植和農產品初加工機械化加速發展,丘陵山區機械化穩步推進。農機化綜合發展能力持續增強。農機科研創新活躍,釋放出新能量。水稻精量穴直播技術與機具獲得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農用無人飛機研發生產居國內前列,在無人駕駛農業機械、山地軌道運輸機、糞污資源化利用、對蝦剝殼等領域推出一批新產品,“無機可用”得到一定緩解。農機鑒定能力提升,有效鑒定能力比“十二五”期末提高1倍以上,創新開展植保無人飛機、山地軌道運輸機等新產品鑒定,推動新產品加快進入生產應用環節。加快農機化新技術新裝備推廣應用,制定了水稻、花生、甘蔗等農作物生產機械化模式指引,大力推廣水稻精量穴直播技術,探索水稻無人飛機撒(條)播新技術。推進智能農機化試點,多地開展了水稻生產無人農場、智慧果園示范創建。農機社會化服務能力持續增強。做大做強農機社會化服務群體,推動服務業態創新,建設了20多個區域性大中型農機合作社,引導創建廣東農機農事服務聯盟,培育了一批省級、國家級農機合作社示范社,組織遴選了75個省級“全程機械化+綜合農事”服務聯合體,農機服務組織達到2249個,基本覆蓋各領域農業生產,服務鏈條明顯延長、服務范圍明顯擴大。農機安全保障能力持續增強。依法推進農機安全監管,建設全省農機牌證管理系統,農機(拖拉機和聯合收獲機)注冊率達80%、檢驗率達50%、駕駛員持證率達100%。變拖清零行動順利推進。創建了一批平安農機示范村、示范鎮,創建國家級“平安農機”示范縣5個。農機安全保障能力不斷提升,服務水平不斷提高,農機事故明顯下降,與“十二五”末期相比,農機事故數量下降50%。
         。ǘ┲饕獑栴}
          “十四五”期間,隨著我省農業農村現代化的加快推進,農業產業將發生深層次的變化,保障糧食等重要農產品供給的重要性更為凸顯,對農業機械化提出了更加迫切、更加全面的要求。農業機械化的發展面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一是農業機械化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從產業上看,主要農作物的生產機械化水平較高,畜牧水產養殖、果菜茶、設施農業種植和農產品初加工等機械化水平僅為30%左右,離全程全面機械化的目標還有較大差距;從環節上看,主要農作物機耕、機收的水平較高,但種植、烘干等環節機械化還存在明顯的短板。陸基水產養殖苗種繁育、起捕的水平較高,但深遠海魚類養殖和近岸貝藻養殖在餌料運輸投喂、網具更換清洗、生物起捕收獲等環節可用的機械還基本空白。補短板、強弱項、促協調、去空白的任務依然繁重。二是特色農機裝備供給嚴重不足。我省農機裝備制造能力總體偏弱、生產企業數量偏少、生產能力不強,滿足特色作物多樣性、丘陵山地與海洋環境復雜性發展需求的能力有限。加上農機裝備研發周期長、投入大、成果產出慢、效益低,“無機可用”和“無好機用”的問題依然存在,“農機農藝融合”“機械化智能化融合”還有很多現實的制約。三是農機作業基礎條件薄弱。土地集約化和農業經營規;七M緩慢,我省土地流轉率剛剛超過50%,部分地方耕地碎片化,加上地形復雜,農田“宜機化”相對滯后,農機“行路難”、“下田難”和“作業難”問題依然突出。同時,機耕道、農機庫棚、產地烘干等基礎設施還不完善,農機作業條件改善亟需加強。四是農機社會化服務總體實力不強。農機社會化服務組織數量偏少、單體發展規模偏小,總體實力不強且分布不均衡。以提供農作物生產機械化作業服務居多,提供全鏈條綜合農事服務偏少,以小區域內作業為主,跨區域作業較少,服務半徑偏小。零配件和農機維修服務供應不足,管理服務信息化水平和安全生產監管水平還有待提高和完善。
         。ㄈ┌l展機遇
          “十四五”時期,我省“三農”工作進入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的新階段,解決“誰來種田”“如何種田”、保障重要農產品供給、實現鄉村產業振興等都對農業機械化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農業機械化面臨更好的發展環境,進入全新的戰略機遇期。一是黨中央、國務院有部署。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明確提出,堅持優先發展農業農村!秶鴦赵宏P于加快推進農業機械化和農機裝備產業轉型升級的指導意見》對我國2025年農業機械化發展提出了明確的目標要求,提供了政策支持。國家“十四五”規劃綱要將“農業機械化”列入現代農業農村建設工程,明確了一系列推進舉措。國務院《“十四五”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規劃》部署了推進農業機械化全程全面發展。二是省委、省政府有舉措!稄V東省人民政府關于加快推進農業機械化和農機裝備產業轉型升級的實施意見》明確了我省2025年的目標任務,《廣東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以及《廣東省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十四五”規劃》對推進農業機械化全程全面發展提出了具體要求,強全程、推全面、優服務、促創新、提質量,加快推進農業機械化向全程全面高質高效發展。推動形成水稻生產全程機械化加速發展,特色經濟作物關鍵環節機械化取得突破,畜牧水產、設施農業以及農產品初加工、丘陵山區機械化加快補齊短板,農業機械化全程全面協同發展的格局。三是農業農村加速現代化發展提出了新需求。我省地處改革開發前沿,全省高質量發展的新動能、新空間、新布局加快形成,為農業農村現代化提供了新一輪創新驅動力。我省農村勞動力老齡化趨勢更加明顯,青壯年勞動力短缺加速已成為常態,高素質農業從業人員不足,外來農業勞動力減少,人工成本逐年上升,農業生產從依靠人畜力向機械化轉變的需求十分迫切。推動農業機械化加快轉型升級,實現全面跟進補齊,才能為我省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提供堅強有力的支撐。
          二、總體要求
         。ㄒ唬┲笇枷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認真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搶抓“雙區”建設重大機遇,深入實施省委、省政府“1+1+9”工作部署,以服務廣東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為目標,以農機農藝互相匹配、機械化信息化智能化加快融合、農機服務模式與農業適度規模經營相適應、機械化生產與農業發展相適應為路徑,以科技創新、機制創新、政策創新為動力,補短板、強弱項、促協調,推動廣東農機裝備產業向專精特新發展轉型,推動農業機械化向全程全面升級。探索形成廣東特色的農業機械化發展道路,為實現廣東農業農村現代化提供有力支撐。
         。ǘ┌l展原則
          堅持服務大局。要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服務廣東“三農”大局,依據《廣東省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十四五”規劃》,圍繞產業振興,統籌謀劃推進農業機械化發展。
          堅持全程全面。著力推動不同區域、不同產業、不同作物、不同環節的機械化全覆蓋,圍繞廣東特色主要農作物生產,突破薄弱環節,推動產前產中產后配套,構建全程機械化技術體系,推動農業機械化全程全面發展。
          堅持分類協調。根據“一核一帶一區”的不同區域的自然稟賦、產業發展基礎、經濟條件和機械化水平分類推進全省的農業機械化發展。堅持系統、全局觀念,因地制宜推進農機、農藝、農田、農業經營方式協同協調發展。
          堅持市場主導。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加大對農機購置補貼、作業補貼的支持,調動企業和農民購機用機積極性,加大對農機產業在財稅、金融方面的支持力度,引導社會資本、技術和人才等要素投入。
          堅持綠色安全。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強化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理念,推進機械化綠色發展。抓緊抓牢農機安全生產,實現發展和安全相統一。
         。ㄈ┌l展目標
          到2025年,全省農機裝備科技創新能力進一步增強,特色農機裝備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重點特色農機產品供給能力進一步增強。全省農機總動力不低于2600萬千瓦,主要農作物(水稻、馬鈴薯、花生、甘蔗)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達到76%,水稻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達到85%。薄弱環節機械化全面突破,其中馬鈴薯種植、收獲機械化率達到45%,花生種植、收獲機械化率分別達到65%和55%,甘蔗種植和收獲機械化率分別達到70%和35%,設施農業、畜禽水產養殖和農產品初加工機械化率達到50%,丘陵山區和果菜茶生產機械化加快發展,農業機械化和農機裝備產業轉型升級的基礎更加堅實。
          廣東省“十四五”農業機械化規劃目標表
         
          三、著力提升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水平
         。ㄒ唬┭a齊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短板
          聚焦薄弱環節,加大試驗示范和推廣力度,補齊機械化發展短板,大力推廣以機插秧為主的水稻機械化種植技術,全面提升水稻機械化種植水平,加快高效植保、側深施肥一體化、無人機施肥、產地烘干、秸稈綜合利用等環節與耕種收儲運加工等環節機械化設施設備集成配套,推進穩產保供,助力糧食安全。著力提升馬鈴薯、花生、甘蔗機械化種植和收獲水平,加強馬鈴薯、花生生產機械化示范推廣,建設甘蔗特色優勢區生產機械化樣板。到2025年,水稻種植機械化率達到55%。
         。ǘ嫿ǜ咝C械化生產體系
          充分發揮廣東省現代農業科技創新團隊和廣東省農機化科技創新專家組等的作用,加快選育、推廣一批適合機械化作業要求的水稻、馬鈴薯、花生、甘蔗等主要農作物品種,促進種植、收獲等農機裝備和技術的本土化改進。將適應機械化作為品種審定、耕作制度變革、產后加工工藝改進、農田基本建設等工作的重要目標,促使良種、良法、良地、良機配套,為全程機械化作業、規;a創造條件。加強產學研推用聯合攻關,推動品種栽培裝備等多學科、產前產中產后各環節協同聯動,研究制定主要農作物(水稻、花生、馬鈴薯、甘蔗)的種植、收獲及農機作業規范,優化種植、收獲模式,形成全程機械化解決方案和技術體系。推進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示范建設。
         。ㄈ┩七M糧食機械化生產關鍵環節減損
          牢固樹立“減損就是增產”意識,采取綜合措施降低糧食生產各環節損耗浪費,切實將減少糧食機收損耗浪費工作常態化。落實《糧食節約行動方案》,著力推進糧食作物精量播種、智能綠色高效收獲、綠色烘干技術,將收獲機手培訓納入高素質農民培育工程,推進機收減損工程深入人心,熟化節糧減損機械化技術,減少田間地頭收獲損耗。加大宣傳力度,讓減損成為一種良好習慣。常年開展省市聯動的機收減損技能大比武,營造全社會支持節糧減損氛圍。
         。ㄋ模┩七M特色經濟作物生產機械化
          圍繞我省果菜茶、南藥等特色經濟作物的主要生產環節,開展高性能、有特色的農機新裝備新技術示范推廣,加快特色經濟作物生產環節機械化技術創新與集成應用。按品種制定符合機械化生產的農藝標準,推動標準化果園茶園建設,加快香蕉、荔枝、龍眼、柑橘、菠蘿等水果以及茶葉的適用裝備推廣,實現開溝施肥、除草施藥、節水灌溉、修剪采摘、場地運輸等生產環節機械化。推進露地規模種植基地蔬菜精密播種、標準化育苗、高效移栽等機械化技術示范應用,大力發展葉類和根莖類作物收獲機械化。因地制宜推進南藥、南亞熱帶作物等區域特色作物生產機械化。
         。ㄎ澹┩七M設施種植機械化
          在設施種植產業發展優勢區域,積極推進設施布局標準化、建造宜機化、作業機械化、裝備智能化、服務社會化。制修訂華南溫室設施結構與建造以及設施種植機械化標準,推廣節能型設施建造材料和低能耗電動設施裝備,加快推廣精量播種、育苗、移栽和收獲、廢棄物處理等環節機械化技術裝備,普及土地耕整、灌溉施肥、電動運輸、水肥一體化設施以及多功能作業平臺等技術裝備,推廣環境自動調控、水肥一體化等機械化技術,推進華南地區設施園藝精準管控技術裝備應用,探索開展嫁接、采收等農業機器人示范應用。
          專欄1 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提升工程
         。ㄒ唬┲饕r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示范創建
          優化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模式,在全省培育50個水稻生產機械化示范縣,創建一批馬鈴薯、花生生產機械化示范基地,創建3個甘蔗生產全程機械化示范縣(場)。
         。ǘ┺r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示范村創建
          圍繞“一村一品”,建設1000個“整村推進”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示范村,示范帶動村級農作物生產機械化發展。
         。ㄈ┩七M水稻集中育秧、烘干中心示范建設
          制定中小型水稻育秧中心標準,創建一批水稻集中育秧、烘干中心。支持鼓勵農機企業與農機合作社等農業經營主體合作共建,以鎮為單位,在全省力爭建設300個水稻集中育秧中心,500個水稻機械化烘干示范中心,補齊育秧、烘干短板。
         。ㄈ┨厣洕魑锷a全程機械化示范
          推進標準果園茶園和典型小葉類、根莖類蔬菜生產基地以及南藥基地建設,開展全程機械化技術試驗示范,遴選適宜機具,總結技術路線,提煉生產模式,打造一批全程機械化典型案例。建設果菜茶機械化示范基地各20個。
         。ㄋ模┰O施農業全程機械化示范縣創建
          制定設施種植機械化標準,以優勢產業區域為重點,推動蔬菜、花卉、果樹、南藥等設施種植生產全程機械化技術裝備體系和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創建10個設施農業機械化示范縣(場)。
         。ㄎ澹┰O施農業智能化管理平臺建設
          建設智能溫室管控平臺,推進設施園藝作物信息感知、環境精準調控、作物生產模型和生產條件要素相互耦合的技術與裝備的綜合應用。
          四、加快發展畜禽水產養殖機械化
         。ㄒ唬┩七M畜禽規;B殖機械化發展
          加快制定生豬、蛋雞、肉雞等主要畜禽規;B殖設施裝備技術規范。重點研發疫病防控、環境調控、畜產品采集加工、糞污收集處理與利用等薄弱環節機械裝備,開展畜牧車輛消殺中心等新產品補貼試點。加強養豬設施設備與信息技術的結合,開發基于物聯網技術的豬舍環境智能化管理系統,推廣豬場無人化智慧養殖技術。圍繞我省黃羽肉雞產業高質量發展需求,推進機械化設施設備的研發,促進黃羽肉雞產業健康安全生產。到2025年,規模以上的生豬、蛋雞、肉雞養殖機械化率達到70%,基本實現信息化平臺管理。
         。ǘ┩苿水產養殖機械化綠色發展
          優化養殖模式,分類分級制定深遠海魚類、近岸貝藻及池塘養殖標準化生產模式和建設規范。推進網箱養殖離岸化、傳統貝藻養殖設施和老舊池塘改造標準化,完善深遠海養殖餌料運輸投飼、網具清洗和陸基循環水、進排水處理設施,促進養殖品種、工藝、設施與機械裝備協同聯動,加快水產養殖全程機械化及水質監控、水草管護、尾水處理等設施裝備集成配套。重點研究餌料運輸、餌料自動高效定量投喂、水文水質實時在線監測、智能增氧、病害預防等機械化智能化技術,制定水產養殖綠色健康和智能化發展路線。鼓勵在現代農業產業園、跨縣集群農業產業園及功能性產業園建立“龍頭企業+養殖合作社+養殖戶”的水產養殖生產經營模式,促進養殖、管控、清淤、捕撈和初加工等核心環節機械裝備共享共用,構建全程機械化水產養殖生態區,推進水產養殖向標準化、規;、綠色化和智能化發展。到2025年,工廠化、集裝箱式、池塘工程化和深遠海網箱養殖基本實現機械化。魚類養殖餌料投喂、網具清洗機械化率分別達到55%和45%。
          專欄2 畜禽水產養殖機械化推進工程
         。ㄒ唬﹦摻ㄐ笄水產養殖機械化示范縣
          圍繞生豬、肉雞、蛋雞以及羅非魚、海鱸魚、皖魚、對蝦等重要畜禽水產養殖品種重點環節的機械化生產,推進畜禽水產養殖機械裝備與養殖工藝融合,創建20個畜禽水產養殖機械化示范縣(場)。
         。ǘ﹦摻水產綠色養殖示范基地
          研發推廣工廠化循環水綠色高質量養殖技術與成套設施設備、智能化水質監測技術與裝備、智能化投料技術與裝備,建設50個水產綠色養殖示范基地。
          五、積極推進農產品初加工機械化
         。ㄒ唬┘訌娭饕r產品初加工技術裝備研發
          加快推進利用太陽能、空氣能等清潔能源的綠色高效農產品初加工技術裝備研發。以農產品初加工重要環節為重點,推動快速預冷、節能干燥、綠色儲藏、低溫壓榨、高效去皮脫殼、清潔分等分級及畜牧屠宰、冷鏈物流等關鍵技術與裝備研發。圍繞果蔬等保質增值,發展預冷、保鮮、清洗、分級、空氣能烘干、包裝等初加工機械的研發。圍繞畜禽、水產品等鮮活農產品保質增值,發展速凍、低溫儲藏、清洗、分級、分割、包裝等初加工機械。圍繞花生、油料等耐儲農產品減損增效,發展脫殼、清洗、空氣能烘干、儲藏和膨化保鮮等初加工機械的研發。圍繞南藥等特色農產品,發展碾磨粉碎、混合調制、切分干制、精選分級等初加工機械的研發。圍繞茶葉,發展智能晾曬、智能萎凋、自動化連續揉捻、富氧發酵、理條成型、精選分級等初加工機械的研發。
         。ǘ┩苿愚r產品初加工機械化水平提升
          加強農機裝備與農產品初加工工藝融合研究,總結推廣一批農產品初加工全程機械化解決方案和高水平示范應用場景。推進糧食減損、肉類和果蔬保質增值、南藥和茶葉高質高效等農產品初加工機械裝備成套化,重點加強稻谷節能高品質烘干成套裝備、多用途冷鏈物流成套裝備、果蔬智能清選成套裝備、南藥精選分級成套裝備和茶葉連續化加工成套裝備的推廣應用,探索示范集成裝備與配套設施集成一體化發展,提升農產品初加工工程化水平。探索發展“互聯網+初加工機械化”,推動農產品初加工重點環節裝備應用實時信息采集和智能化管控系統,鼓勵生產主體進行設施與裝備物聯化、智能化升級改造,推進農產品初加工機械化與信息化、智能化融合發展。制定農產品初加工機械與成套裝備技術標準,加強技術設施設備篩選評價,提升試驗鑒定能力,加快推廣應用。大力推進農產品初加工機械社會化服務,積極探索發展農產品初加工生產托管、訂單作業、承包服務等新模式、新業態。
          專欄3 農產品初加工機械化推進工程
          開展快速預冷、節能干燥、綠色儲藏、低溫壓榨、高效去皮脫殼、清潔分等分級及畜牧屠宰、冷鏈物流等關鍵技術與裝備研發。提高糧食、果蔬、南藥的烘干清理、儲藏保鮮、磨制壓榨、切分粉碎、分級包裝等重要環節機械化、智能化水平,支持田頭智慧小站、果蔬加工中心建設,推進技術工藝、裝備集成配套,遴選發布50個以上典型案例。
          六、補齊丘陵山區機械化短板
         。ㄒ唬┩七M丘陵山區農機裝備研發
          發揮省內農機研發機構的優勢,積極研發丘陵山區農業生產高效專用農機,推動丘陵山區通用動力機械裝備及特色作物生產、特種養殖需要的高效專用農機科研轉化,提高供給能力。加大扶持,推動產學研推用緊密結合,加快適用農機裝備創新和機械化技術的推廣應用。積極開展丘陵山區適宜農機專項鑒定,加快適宜當地產業需求農機具的推廣應用。
         。ǘ┘涌焱七M農田“宜機化”改造
          加快補齊農業機械化基礎條件薄弱的短板,推動農村土地適度流轉,發展農業適度規模經營,完善高標準農田建設、撂荒耕地復耕復種、土地綜合整治等方面的、標準、規范和實施內容,明確田間道路、下田坡道、田塊長度寬度與平整度等“宜機化”要求。深入開展丘陵山區農田宜機化需求摸底,重點支持丘陵山區實施農田“宜機化”改造,持續發力改善農機作業條件。
         。ㄈ┩晟農機發展配套設施條件
          落實設施農業用地、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建設用地、農業生產用電等相關政策,支持農機服務組織加強育插秧、烘干中心等生產設施建設。鼓勵有條件的市縣將烘干中心、機具庫棚等配套設施納入高標準農田建設范圍。鼓勵鄉鎮在開展村居環境整治過程中,探索建立為農機發展配套設施提供支持的機制。
          專欄4 農機作業基礎條件提升工程
         。ㄒ唬┺r田“宜機化”改造工程
          梯度推進丘陵山區“宜機化”改造,利用土地確權頒證成果,引導推動小農戶進行田塊置換,建設一批丘陵山區“宜機化”改造示范縣,逐步改善小農戶的農田機械化生產基礎條件。開展烘干中心、農機具庫棚配套設施試點。鼓勵有條件的地區將烘干中心、農機具庫棚等配套設施納入高標準農田建設范圍。
         。ǘ┩苿忧鹆晟絽^高效專用農機研制與應用
          制定發布丘陵山區機械化生產技術裝備需求目錄及“短板”優先順序,支持華南農業大學、仲愷農業工程學院、廣東省現代農業裝備研究所等高校和科研院所以及省內農機生產企業等向補短板聚焦發力,加快適宜我省產業需求的農機具成果轉化和推廣應用。
          七、加快推動農機裝備智能化發展
         。ㄒ唬┘涌熘悄農機裝備關鍵技術裝備研發
          智能農機裝備關鍵技術主要包括智能感知、自動導航、精準作業和智能管理四個方面。在智能感知方面,重點突破“星-機-地”(“星”-衛星、“機”-有人駕駛或無人駕駛的農機、“地”-地面觀測儀器),獲取農機作業環境、作業對象和作業機具的相關信息,包括土壤信息、作物長勢信息和作物病蟲草害信息的關鍵技術。開發集多種參數感知于一體的多用途小型傳感器和多種傳感器獲取的信息的融合技術。在自動導航方面,重點突破水田、坡地等復雜地形地況環境的路徑規劃和導航控制,導航與作業集成控制技術,多機協同的自動導航與控制技術。在精準作業方面,重點突破精準耕整、精準種植、精準管理和精準收獲等關鍵技術。在智能管理方面,重點突破遠程監控農機作業位置、作業進度和作業質量,遠程監控農機作業狀況,故障預警和維修指導,農機遠程調度等關鍵技術。
         。ǘ┩七M智能農機裝備技術的應用示范
          根據“因地制宜”的原則,在農業生產不同領域的相關環節,大力推進智能農機裝備的應用示范,如在種植業中,通過無人農場/智慧農場的建設,大力推進耕種管收和秸稈綜合利用收儲運加工環節的智能農機裝備的應用示范,特別是智能種植和智能收獲機械與裝備;在養殖業中,通過智慧豬場、智慧雞場和智慧漁場等的建設,大力推進疾病防控、環境調控、智能飼喂和糞污處理等智能農機裝備的應用;在農產品加工中,大力推進品質監測分級、貯藏保鮮、產品初加工和副產物綜合利用的智能農機裝備。為大力推進智能農機裝備的應用示范,做好頂層設計,分產業分地區建設一批智能農機裝備示范基地,將其納入省級農業產業園建設規劃中,同時,提高智能農機裝備的購機補貼力度。
         。ㄈ⿵娀農機裝備數字化管理
          按照“數字廣東”的要求,充分發揮粵港澳大灣區信息技術的優勢,加強農機裝備的信息化建設,構建綜合管理平臺,拓展應用功能,包括農機管理功能,如農機數量、質量和布局,安全監理,試驗鑒定和購機補貼等;農機生產功能,如農機作業位置和質量實時監控,農機遠程調度和維修指導等。推廣應用手機APP。農機信息化建設重心要下移,要為各種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農機社會化服務組織適時提供各種信息,特別是在重要農時,做到有作業需求時可以隨時找到農機裝備,有農機裝備的服務組織可以隨時找到用戶。通過信息化建設,提高農機裝備的利用率。
          專欄5 智能農機示范應用工程
         。ㄒ唬┘訌娭悄農機裝備關鍵技術研發,突破智能感知、自動導航、精準作業和智能管理的關鍵技術。
         。ǘ╅_展智能農機示范基地建設
          在省現代農業產業園區等,引導建設50個大田精準作業、畜禽水產智慧養殖、設施農業智能化、果菜茶藥智能化生產示范基地。推進智慧農場、智慧漁場建設,引導培育10個粵港澳大灣區智慧農場。推廣應用加裝北斗終端的農業機械不少于2萬臺。
         。ㄈ┙ㄔO農機大數據平臺
          推進農機大數據平臺建設,構建全省的農機化管理服務系統,實現農機試驗鑒定、安全監理、技術推廣、運用指導、質量監督、農機作業、發展監測和基礎信息管理服務系統互聯互通。
          八、加快推進農業機械化社會化服務
         。ㄒ唬﹦撔農機社會化服務模式
          大力發展農機社會化服務。培育壯大農機社會化服務組織,提高農機社會化服務組織發展質量。支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開展農機作業服務,支持農機社會化服務組織及農村集體經濟組織開展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推進覆蓋農業生產全過程的農機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構建新型農機社會化服務體系,推動農機服務業態創新,鼓勵農機服務主體與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組建“全程機械化+綜合農事”服務聯合體,拓展服務范圍。支持農機服務主體通過跨區作業、訂單作業和農業生產托管等多種形式,開展農機作業服務,促進小農戶與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
         。ǘ┌l展農機維修和技能培訓
          引導農機生產企業加大售后服務力度,全方位提升農機售后服務水平,方便農戶購機、用機、修機。嚴格落實國務院關于取消《農業機械維修技術合格證》決定,推動農機維修服務網點建設,鼓勵農機企業與農機服務主體共建維修服務點,布局移動維修服務車,為農機手提供方便快捷高效的維修服務。加大農機作業服務人員技能培訓,培育農機使用一線“土專家”,充分發揮基層實用人才在推動技術進步和機械化生產中的作用。充分調動農機駕駛培訓機構、生產企業、作業服務組織等社會力量,大力開展農機實用技能培訓。
          專欄6 農業機械化社會化服務提升工程
         。ㄒ唬╅_展農機作業服務提升行動
          大力發展“數字化+農機作業”和“全程機械化+綜合農事”服務聯合體和農業生產托管等農機服務新模式新業態。培育“全程機械化+綜合農事”服務主體100個以上,為農戶提供全程機械作業、農資統購、技術培訓、信息咨詢、農產品銷售對接等“一站式”綜合服務。
         。ǘ╅_展農機實用人才專項培訓行動
          圍繞糧食作物機收減損、水稻機械化種植、主要作物機械化生產等內容,重點培訓基層一線的農機手、維修工等專業實用人才,加快農機化主推技術推廣應用,切實提升農機實用人才能力水平。培育省級農機使用一線“土專家”500名。
          九、切實加強農機安全管理
         。ㄒ唬﹪栏衤鋵嵃踩a主體責任
          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安全生產的重要論述,樹牢安全發展理念,按照“黨政同責、一崗雙責、齊抓共管、失職追責”的要求和“管行業必須管安全、管業務必須管安全、管生產經營必須管安全”的原則,全面落實農機化主管部門農機安全監管責任,強化農機服務組織、家庭農場、農機大戶、農機手等安全生產經營主體責任。規范農機安全生產源頭管理,完善農機監管信息化建設,規范農機牌證管理,加強駕駛培訓監管,更新升級基層農機安全監管裝備,開展“送檢下鄉”服務。深入開展拖拉機“不安全、不出門”專項整治行動,加強重要節假日、重要農時和重要活動等關鍵節點的安全生產執法督導檢查,嚴查嚴處違法違規行為,加快推進變型拖拉機清零,有效遏制較大以上農機安全事故。
         。ǘ┎粩嗵嵘踩O管能力
          深化“平安農機”創建活動,優化豐富創建內容,每年爭創1-2個全國“平安農機”示范市/示范縣。加大農機安全生產法規宣傳,組織開展安全生產月、安全宣傳咨詢日和安全宣傳“五進”活動,充分利用各種媒介載體,廣泛開展農機安全生產方針政策、法律法規宣傳。組織開展農機事故應急演練,完善農機事故處置和預防措施。加強農機監管隊伍建設,組織開展崗位練兵和“三員”持證上崗培訓,提高農機監管業務技能。突出加強鄉村農機安全監管力量建設,推進農機安全“網格化”管理。
          專欄7 農機安全生產推進工程
         。ㄒ唬﹦摻ā捌桨農機”示范市、縣
          每年爭創1-2個全國“平安農機”示范市/示范縣,充分發揮典型引領作用。
         。ǘ⿲嵤┩侠瓩C“亮尾工程”
          強化注冊登記、安全檢驗和安全檢查,推進拖拉機運輸機組燈光齊全并粘貼反光標識,未粘貼反光標識的不予注冊登記、不予通過檢驗;鼓勵其他上道路行駛的農業機械粘貼反光標識或插掛反光警示旗。
         。ㄈ╅_展變型拖拉機“清零工程”
          持續開展變型拖拉機專項整治,按照嚴于低速載貨汽車的強制報廢年限規定,有變拖的地市嚴格按照清零進度表,做到期滿報廢,2025年前全部清零。
          十、完善發展支持政策
         。ㄒ唬┩苿涌萍紕撔
          圍繞我省農業產業發展布局,分區域、分產業、分品種、分環節全面摸清農業機械短板,組織制定技術裝備需求目錄,引導科研院所和農機企業等加強農業機械補短板研發。制定《廣東省農機裝備補短板行動方案》。聯合有關部門和優勢領軍企業,制定農機裝備研發創新重點項目。支持 “現代農業裝備”和“設施農業工程”學科重點實驗室、全程機械化科研基地建設,為農機農藝融合研究創造條件。推動產學研深度融合,支持開展丘陵山區機械、智能農機裝備、農業機器人、水產養殖機械等重點項目研究,打造省級特色農機裝備產業基地和農機裝備創新聯盟。完善農業機械化標準體系,優化農機試驗鑒定大綱,加速科技成果轉化應用。服務“一帶一路”建設,推動“粵字號”先進農機裝備技術及產品“走出去”。
         。ǘ⿵娀咧С
          持續推進農機購置補貼政策實施,充分發揮政策的導向作用,突出重點、精選品種、便利服務、強化監管,不斷提升政策的精準度、適需性、撬動力。探索開展農機購置綜合補貼路徑,推進補貼資金使用與管理方式創新試點,實施作業補助、貸款貼息、融資租賃承租補助等補貼方式。支持農機服務主體開展機播機收和生產托管服務,推動落實設施農業用地、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建設用地、農業生產用電、稅費減免等政策,鼓勵鎮村整合可用土地資源支持集體經濟組織、農機社會化服務組織等主體開展機庫棚、烘干中心等建設。落實高標準農田建設宜機化要求,推進丘陵山區農田宜機化改造。推動農機金融保險服務,探索將權屬清晰的大型農機裝備納入農村資產抵押擔保融資范圍,鼓勵金融機構創設農機保險業務。增強農機鑒定和推廣能力建設。
         。ㄈ┘訌娙瞬沤ㄔO
          樹立“人才強機”理念,增強人才對農業機械化全程全面高質量發展的支撐。圍繞科技創新,引導推動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優勢領軍企業以及行業協會、學會等發揮自身優勢,培養、引進創新型、應用型、復合型農機科研領軍人才,增強特色農機裝備研發制造水平。圍繞農機公共服務能力,大力開展技術推廣、試驗鑒定專業技術人員培訓,建設一支愛農業、懂農機、有情懷、留得住的農機人才隊伍。圍繞農機執法監管,加強農機安全監管執法業務培訓,織密鄉村安全監理管理員和協管員隊伍,筑牢農機安全生產監管“最后一公里”防線。圍繞農機作業服務,依托高素質農民教育計劃和“廣東精勤農民網絡培訓學院”,培育造就一批扎根基層的農機能手和農機使用一線“土專家”。
         。ㄋ模╈柟谭ㄖ伪U
          貫徹落實《農業機械化促進法》要求,營造農業機械化高質量發展的良好法治保障環境。加強農業機械化相關法律法規制度的貫徹實施,結合“放管服”要求,規范執行農機維修管理、拖拉機駕駛培訓管理辦法和培訓教學大綱等規章制度,并及時調整和完善。強化普法宣傳,推動農機法律法規進村入戶,進場入社,切實維護農民群眾合法權益,用法治思維、法治方式來推動發展、化解矛盾、解決問題。
          專欄8 農業機械化發展保障工程
         。ㄒ唬┨嵘厣農機裝備研發創新能力
          加大重要特色農機裝備研發力度,加快補齊特色農業機械短板,創建1-2個農業機械化領域重點試驗室和1-2個全程機械化、智能化科研基地。
         。ǘ┨嵘〖農機試驗鑒定能力
          爭取創建國家農機試驗鑒定專業站,推進推廣鑒定、專項鑒定及農機產品質量認證協調實施,支持農機裝備產品自愿性認證。
         。ㄈ┨嵘農機化人才隊伍素質
          開展農機化大培訓,用2年左右的時間,完成全省農機化行政管理和農機推廣、鑒定、安全監理等人員的培訓。開展農機鄉村工匠的評定與培訓。積極推進農機駕駛培訓制度改革,拓展培訓渠道,創新培訓方式,解決農民學機難的問題。
         。ㄋ模╅_展農機技術鄉村行行動
          利用農機驛站平臺,組織農機農藝專家到田間地頭,開展農機化技術培訓、技術咨詢和技術服務,并向用戶推薦適用的、先進的和穩定的農業機械。
          十一、強化規劃實施保障
         。ㄒ唬┘訌娊M織領導
          各地農機化主管部門要提高站位、加強領導,把《規劃》實施列入重要議事日程,做好《規劃》與本地農業農村發展的銜接,制定具體措施,明確實施要求,組織調動各方力量,確保措施任務落到實處。要持續貫徹落實《廣東省人民政府關于加快推進農業機械化和農機裝備產業轉型升級的實施意見》和各地的相關《實施方案》。積極爭取當地黨委政府的重視支持和社會各界的關注,將大力發展農業機械化作為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措施,推動農業機械化向全程全面高質高效升級。
         。ǘ┒ㄆ诒O測評估
          加強對以基本實現農業現代化為目標的農業機械化發展的研究,分區域、分產業、分品種、分環節明確各地機械化發展目標及相應的舉措,定期評估推進規劃。研究制定基本實現農業機械化的評價指標和監測辦法,開展農業機械化全程全面高質量發展情況監測,構建全面統計、區域評價、定向監測相結合的農業機械化發展動態監測體系。委托第三方機構開展規劃實施情況評估,及時發現和解決規劃實施過程中的問題,適時完善規劃目標任務。
         。ㄈ﹦訂T社會參與
          充分調動社會各界支持農業機械化、關心農業機械化發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搭建社會廣泛參與的平臺,構建政府、社會、市場協同推進的工作格局。因地制宜、分類指導,及時總結推廣當地推動農業機械化轉型升級的好經驗、好做法,發揮好典型引領作用。主動加強與新聞媒體的溝通合作,多渠道、多形式開展宣傳報道活動,切實加大對農業機械化宣傳的力度、廣度和深度,講好農機化故事,營造全社會廣泛關注和支持的良好氛圍。

        特別聲明

        1. 1.本文為自媒體、作者等金農網網絡用戶在金農網自媒體中心上傳并發布,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金農網的觀點或立場,金農網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和存儲空間。
        2. 2.凡本網注明“來源:金農農業機械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金農農業機械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金農農業機械網”。違反上述條款,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 3.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本網站)”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4. 4.本網所展示的信息由買賣雙方自行提供,其真實性、準確性和合法性由信息發布人負責。本網站不提供任何保證,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
        5. 5.友情提醒:網上交易有風險,請買賣雙方謹慎交易,本地最好是見面交易,異地交易請多學、多看、多問、多了解,網上騙術多種多樣,謹防上當受騙!
        6. 6.本網刊載之所有信息,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7. 7.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地址不清稿酬未付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聯系方式:編輯部電話:0451-88003358 電子信箱:info#jinnong.cn(請把#換成@)
        委托詢單 我要求購>
        農機交易
        熱文TOP10
        廣東省農業機械化“十四五”發展規劃(2021-2025年)